您好,欢迎来到设计院网,一站式能源化工领域技术服务平台!总平台首页

找分析
  • 找分析
  • 找技术
  • 找企业
  • 找专家
  • 找资讯

查找您需要的专家

查看专家的专业经验,找到匹配的专家进行咨询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普及 > 技术详情

煤化工应尽早确立多联产发展路线

发布时间 : 2017-08-29

点击量:51 次


在9月上旬召开的2009年中国煤制烯烃技术经济研讨会上,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盛冠成表示,多联产作为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,在规划建设中应改变单个项目独立规划的模式,科学规划,尽早确立多联产的发展路线。同时,国家应成立专门的煤基多联产工程研发机构,攻克工程、设备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,推进这一先进模式的完善。

  多联产产品成本低

  盛冠成介绍,联产多种产品,可以减少总的原煤需求,合理优化使用煤资源,降低生产成本。一个年产200万吨/年煤基烯烃项目,采用多联产IGCC方案,可比常规锅炉发电方案减少51万吨/年的煤。联产多种产品,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。一个煤基甲醇+IGCC+MTP生产丙烯的项目,当煤价为530元 /吨、IGCC发电成本为0.48元/千瓦时,上网电价为0.41元/千瓦时,项目没有竞争力。但当IGCC发电与甲醇装置和MTP制丙烯装置多联产后,在油价为60美元/桶时,其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1.5%。
 

  突破传统规划模式
 

  盛冠成介绍,大型煤化工基地规划实施多联产,将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,达到节能减排、环境友好的要求。由于大型煤化工基地的项目规模大,工厂用电通常考虑自供,需自供发电规模也比较大。同时,空分装置规模也较大,常规模式用蒸汽透平来驱动空压机,将会使全厂蒸汽量需求大增,相应需要的锅炉数量也会增加,从而使烟气排放量加大,增加了处理难度和成本。此外,由于需要电量较大,在工程上将大大增加供电系统的费用。如果采用多联产的规划,尽管空分规模由 70万m3/小时增加到110万m3/小时,气化炉台数从20台(投煤量2000吨/台)增加到35台,但排出的硫(以SO2计)仅为312吨 /年,NOx4218吨、满足了排放要求。CO2排放量减少到2276吨/年,且均为浓缩的CO2,为日后的处理和利用创造了条件。
 

  同时,采用多联产后,由于采用燃气轮机驱动,因此减少了冷却水的消耗,节约了水资源。
 

  盛冠成指出,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资源(包括高硫煤),但大多缺水,且建设煤化工基地环境容量有限,采用煤基多联产IGCC(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)规划是十分合适和必要的。但是,这些地区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模式来规划,今后必将带来温室气体减排成本增加、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,而且,一旦规划确定、技术路线锁定,将难以再改造。
 

  工程设备尚需攻关
 

  多联产技术涉及到煤、化、电等多个行业,如何在多个不同生产运行模式的生产单元中进行协调、调度,以实现工程的优化、稳定控制是一个大问题。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十分合适的燃气轮机和相应的HRSG系统(余热锅炉型燃气-蒸汽联合循环系统),以及能与大型空分装置相匹配、用于驱动大型空分装置的空压机,因此,尚需要开发高效率的燃用低热值气体的燃机机组。
 

  在多联产中,为降低投资和煤基多联产产品的成本,IGCC发电部分的气化工艺是否可选择压力低、耗氧低的煤气化工艺,或采用空气气化的气化技术,都是进一步要研究的课题。
 

  设立工程研发机构

  多联产是跨行业连接以及化工与电力的横向集成, 是多个行业技术的集约化发展。发展多联产需要解决行业垄断、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转移等问题,需要国家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导向。盛冠成建议,国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煤基多联产工程研发机构,通过完善机制来完成和解决示范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有关工程、设备等各方面的问题。


推荐文章